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穴位准确位置图功效作用与好处 / 正文

行间穴的准确位置图功效作用与好处

行间穴

Xíng jiān

归经:肝经

取穴方法: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行间穴 解析:

(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

(2)肝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附注:肝经荥穴。

行间穴意义:肝经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一是吸热后上炎天部,二是循肝经传至太冲穴。

功能作用:生风化火。


主治疾病:

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取穴方法: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下一页 真人示范 如何找准行间穴

如何找准穴位–行间穴

这一篇来说说行间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人之步趋谓之行,穴当跖趾关节之间隙中,故名行间穴。此穴可生风化火。

行间穴归属于足厥阴肝经,作为足厥阴肝经上的要穴,行间穴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泄肝火、疏气滞”,用于治疗肝火旺盛引起的头痛、目赤、失眠等症,并且对肝气郁滞引起的胁痛、呃逆、月经不调等症,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精确定位:行间穴在足背,第1、第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窍门:坐位,在足背部第1,第2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处,即是行间穴。

 

一按就灵:每天坚持按摩行间穴,对眼睛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可预防眼疲劳、眼红肿。按摩时一面吐气,一面用中指指腹强压穴位,有轻微的疼痛感,如此重复,按压2-3分钟。

小贴士:五行中肾水为母、肝木为子,按照“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原则,肾内之火也可由行间穴而泻。故行间穴也可治生殖系统的疾病。

这篇人体穴位查询《行间穴的准确位置图,及作用与好处》,目前已阅读939次,在2024-09-27 00:00发布,该文旨在普及中医穴位知识,如若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师。

相关文章

湘ICP备17004542号-3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
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