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艾灸培训.艾灸免费培训点击拨打电话咨询申申老师吧.加手机号的微信送中医视频学习资料.送助你顺利取得证书,省时省力省心,视频学习,轻松考证,证书一步到位,条件要求不严,网上提供报名资料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和两寸证件照即可,费用低,可分期,不用担心考不过,随时报名,全国通用,面向全国招生,直接报名,国家官1网可查。
小儿遗尿如果用艾灸的方法也很好。可以艾灸神阙、关元穴、百会、大椎、三阴交。可以艾条悬灸、温和灸或艾灸盒艾灸,每天一次,每穴腹部视孩子的大小,一般10-20分钟,百会5-10分钟,大椎5-10分钟,三阴交5-10分钟。
用艾灸就是温肾驱寒止遗。用艾灸来激发神经调节经络脏腑气血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起到了与针灸疗法相类似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遗尿病的目的。治疗期间,家长应密切配合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让患儿晚餐少喝水,临睡前嘱咐患儿排空小便,夜里定时叫醒患儿排尿。此外还要避免患儿过度疲劳,避免受惊吓刺激。对已患遗尿的小儿,不要羞辱斥责和惩罚,解除患儿精神负担和引起情绪不安的因素。如果是脾胃虚弱引起的,就要从健脾胃做起。多吃一些养胃健脾的食物,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6.艾灸健脾消食除疳积,让孩子健康成长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症。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1病症。疽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指积,多由营养不良而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的“营养不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的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所以现在的疳积多有营养失衡造成。
为什么小儿时期容易生疳积呢?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因此,产生了生理上的脾常不足。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上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多就能长的越好。殊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的太多会损伤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产生生理上的脾气虚损而发生疳积之症。
家长们都知道喂孩子吃药是一件麻烦的事,如果用药不当也会给孩子健康造成影响。艾灸疗法是一种自然疗法,可以健脾消食除积,不但可以免去孩子吃药的痛苦,同时也避免了药物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可以将艾条点燃后,在脾腧、足三里、中脘、天枢、四缝这几个穴位处温和灸,如果孩子腹部胀痛,加公孙;小儿虫积者,加百虫窝。脾腧、中脘、足三里这三个穴位可以健脾养胃,消化积食,天枢具有行气导滞的作用,四缝穴可以健脾消痞,公孙穴能健脾行气,百虫窝可消虫除积。每天施灸2次,每次每穴15分钟左右。
此外,父母平时可以给孩子进行按摩和捏脊,来强健孩子的脾胃。足三里是全身性强壮穴。父母每天给孩子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可使孩子的消化系统功能旺盛,消化吸收率增加,使面黄肌瘦状况得到好转。中院属于任脉穴,经常按摩能行气活血,清热化滞,健脾和胃,对于孩子食积、疳积、腹痛胀满等症状有较好的作用。父母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右侧,让孩子俯卧,用双手握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渐向上移动,直捏到颈部,反复十多回,每天2次,这有健脾助消化的作用,可以改善孩子的食欲,减少感冒,增强体质。
7.小儿疝气是大事,可用按摩加艾灸治疗
疝气是指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人另一部位。常见的症状就是在大腿根或者肚脐鼓出来一个包,躺着或者用手揉揉可以回去,一般发生在咳嗽、喷嚏、排便等腹压增高的时候,发育不良的婴幼儿和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多见。
小儿疝气,包括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类。小儿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的“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完全,婴幼儿啼哭、咳嗽、便秘等原因使腹压过大,导致腹腔内的小肠、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而形成腹股沟疝,小儿脐疝的形成多因脐带脱落后,脐部闭锁薄弱,加之腹压过大而成。中医认为小儿疝气是气血下陷或寒凝肝脉所致。
很多家长对孩子“疝气”并不放在心上,认为“疝气”进进出出,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疝气”可以自行进出,但是偶尔也会发生嵌顿、上不去的情况,这就麻烦了,如果不能及时恢复,会影响消化系统,造成吸收功能差、体质下降等症状;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疝气的挤压可能会影响小儿的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容易因受到挤压或碰撞而肿胀发炎,时间一长会造成疝内肠段的缺血性坏死,甚至肠穿孔而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小儿疝气可不是小问题。艾灸疗法具有益气升陷、疏肝理气的作用,是治疗小儿疝气的理想选择,可避免小儿手术的风险和痛苦。
可以选取穴位归来、三阴交、太冲、大墩这四个穴位,小儿疝气且中气不足者,加气海穴。还可以取小儿患部对侧的三阴交和患侧的归来穴。
此外,家长也可以在平时按揉宝宝的气冲穴和大墩穴来治疗小儿疝气。大敦穴是治疗疝气的持效穴,配合太冲、气海、地机这三个穴位一起按摩,疗效更好。气冲穴的气强有力,循胃经通道运行较远,就如长街一样,此穴位外传之气也聚实饱满,长期按压此穴,对小儿腹痛、疝气等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8.治疗小儿鹅口疮,艾灸疗法是良方
口疮谁都会得,但孩子的口疮和大人的不太一样。对于小孩子来说,口疮是婴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疾患,以口颊、舌边、上腭腮、齿龈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如果发于嘴唇两侧称为鹅口疮,它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性1病变,多发生于新生儿,尤其以早产儿和体弱多病的婴儿多见。
白色念珠菌多寄生在健康人皮肤上、肠道和阴1道,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婴幼儿感染白色念珠菌多由于患儿母亲乳头不洁或在喂奶时通过手指传播所致,也可能是婴儿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所致。腹泻、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也可感染白色念珠菌。
鹅口疮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与口疮基本相同,其病变特点是在口腔黏膜处出现白屑或雪白色凸起,迅速蔓延至牙龈、口唇甚至咽、喉、食道、鼻道等处,白屑周围有红晕甚至出1血,严重者可导致吮乳困难和呼吸不利。营养不良及口腔不洁是其主要的诱发因素。中医则认为本病是先天胎毒蓄积心脾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祖国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若脾经郁热,则循经上行,熏于口舌而形成鹅口疮。
鹅口疮的症状有虚实之分。属于实证者,大多数是由于外感风热或胎中有热,以致心脾积热上攻到口腔,引起口疮的发生。得病的孩子嘴唇、脸颊、上颗黏膜、齿龈、舌面等处有溃疡,溃疡周围鲜红、肿痛、口臭、流口水,还可能伴有发热、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指纹深紫等。属于虚证者,一般是由于孩子先天发育不良,身体虚弱,或久患热病,或久泻不止,身体内部阴液亏耗,以致阴液不能制约火气,虚火上升,而引起口疮。这时得病的孩子嘴唇、脸颊、上颗黏膜、齿龈、舌面等处有溃疡,溃疡面较小,溃疡周围淡红或淡白,疼痛一般较轻,多会伴有口干口渴的症状,舌质淡红,苔少等症状。
用艾灸疗法治疗小儿鹅口疮时,可采用清心健脾的治疗方法。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清泄心脾之火,合谷穴具有疏调阳明经气,祛风散邪的作用,地仓可用于调节局部经气,三阴交则是足三阴之会,可以滋阴清热。如果患儿有发热的症状,则在以上4穴的基础上加曲池,以清泄阳明之热。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离患儿皮肤2~3厘米处施温和灸,每次每个穴位灸5~10分钟。如果孩子口疮暂时好了,家长也要坚持使用艾灸疗法一段时间巩固疗效。13217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