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临泣穴
Zú lín qì
归经:胆经
取穴方法:
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足临泣穴 解析:
(1)足临泣。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
(2)胆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在本穴的变化不光是化雨冷降,时亦有部分水湿云气向外传输,本穴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故为胆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除在本穴化雨冷降外,同时亦向外部输出,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
(4)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与带脉穴气血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相同,气血特性相同,故为足少阳带脉穴之会。
附注:胆经俞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穴、俞穴,属木,足少阳带脉穴之会。
足临泣穴意义: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小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并传于地五会穴,大部分传向胆经之外。
功能作用:运化风气,冷降水湿。
主治疾病:
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神经官能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痹证;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事不利。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点,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取穴方法:
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足临泣穴位置见下面高清大图动画显示:
下一页 真人示范 图解如何找准足临泣穴
如何找准穴位–足临泣穴
这一篇来说说足临泣穴。足,指穴在足部。临,是监督与治理之意。泣,泪出不止。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
足临泣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有清热消肿、通经活络的功效,可以治疗女性的乳房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增生等。
精确定位:足临泣穴在足背,第4、第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健外侧凹陷中。
取穴窍门:坐位,小趾向上翘起,小趾伸肌腱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足临泣穴。
一按就灵:乳房胀痛时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临泣穴,有酸胀、微痛的感觉,左右各揉按1-3分钟,就能很快止痛。经常按摩足临泣穴是对乳房很好的保健。
小贴士:足临泣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与带脉相通,另一方面又通过带脉,与任、督、冲等脉紧密相连。可见,足临泣穴虽只是足少阳经中的一个穴位,但它联系着的却是全身所有的经脉。
下一页 足临泣穴的养生功效和按摩保健方法
按摩足临泣穴的作用与好处
【足临泣穴养生功效】
疏肝解郁,熄风泻火。主治足背肿痛;偏头痛,目痛;乳痈,月经不调,胎位不正;胁肋痛;疟疾;脑卒中偏瘫,足跗痛。
【按摩足临泣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缓解治疗胆经头痛、眼疾、中风、目外眦痛、目眩、头痛、齿痛等;
2、缓解治疗腰痛、肌肉痉挛、胆囊炎、神经官能症、疟疾、足跗肿痛、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腿疼等;
3、缓解治疗高血压、月经不调、失眠、乳腺炎、乳腺增生、呼吸困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等;
【经穴养疗法】
刺法:直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灸法:直接灸3~7壮,温和灸5~15分钟。推拿:点法、按法、揉法。
【穴位配伍调身祛病】
1.配丘墟、解溪、昆仑,主治足背肿痛。2.配风池、太阳、外关,主治偏头痛。3.配乳根、肩井,主治乳痈。
【特别说明】
针刺时,局部酸胀,可传至足趾端。
【温馨提示】
按摩手法:一面缓缓吐气一面轻轻按摩,左右各按多次就能去除疼痛。
作用功效:清头目、利胸胁、祛风、泻火。
按摩临泣穴还可以去除穿高跟鞋的倦累感。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痹证;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事不利。配丘墟穴、解溪穴、昆仑穴,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肿痛。配风池穴、太阳穴、外关穴,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配乳根穴、肩井穴,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痈。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这篇人体穴位查询《足临泣穴的准确位置图,及作用与好处》,目前已阅读87次,在2024-10-01 00:00发布,该文旨在普及中医穴位知识,如若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