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言:夏三月,使气得[文]泄,若所爱在外。意思是,夏天的[章]时候,要让阳气开通宣泄,好象有[来]所爱在外。这样身体和夏气才能互[自]相呼应。其实,简单点理解,就是[国]夏天要保持皮肤毛孔这个通道的通[家]畅,适当出出汗。不过,也有很多[认]小孩子会动不动就出汗,或者有的[可]小孩子睡着了非常爱出汗。这其实[的]偏向于异常的情况了。
前几天就有个妈妈留言说,孩子从[康]小睡觉都流汗,睡着后,脖子附近[复]地方就流汗很多,尤其夏天。手脚[理]都不暖和,天气稍微热点,晚上睡[疗]觉就满床打滚。面黄肌瘦,舌苔淡[师]白,毛发干枯无光泽,身高体重不[证]达标。
从妈妈的描述来看,第一,孩子是[文]睡着后流汗过多,中医上把这种情[章]况叫作盗汗。第二,孩子流汗的情[来]况是长期的,而且出现了身体上的[自]一系列症状。这时候往往要结合孩[国]子的体质来考虑了。所以,接下来[家],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孩子最常见的[认]两种和盗汗相关的体质。
阴虚体质出现的盗汗
阴虚体质的主要特点是:
1.手心和脚心容易发热;
2.大便常常会比较干;
3.平时容易怕热,会贪凉;
4.身体偏瘦,而且脸颊发红;
5.嘴巴口唇容易干裂,皮肤也容[可]易发干;
6.睡着后爱流汗,常常是睡不安[的]稳;
7.舌质红,舌苔很少或者无舌苔[康]。
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身体[复]里的阳热会迫使阴津外泄而汗出。[理]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在烧一锅水。水[疗]蒸气就是汗液。而阴虚体质的盗汗[师],就好像是在煮一锅热水的时候,[证]水很少,那么锅就很容易烧开,水[文]也容易蒸干。中医认为,肾主水,[章]所以通常来说,水不足是肾水不足[来]了。
阳虚体质出现的盗汗
阳虚体质的主要特点是:
1.平时手和脚不温暖,或者感觉[自]是冰凉的;
2.吃东西的时候喜欢热食;
3.体质比较虚弱,容易得感冒;[国]
4.脸色偏白;
5.稍微吃点冷的或者不干净的食[家]物就容易拉肚子;
6.平时看起来没什么精神;
7.舌质淡红或淡白。
阳虚体质出现的盗汗,是因为阳虚[认]导致体表的卫气衰弱,没能力守住[可]津液,导致皮肤毛孔打开了,津液[的]流出来成为了汗。就像《杂病证治[康]准绳·汗》说的,“阳衰则卫虚,[复]所虚之卫行阴,当瞑目之时,则更[理]无气以固其表,故腠理开津液泄而[疗]为汗,迨寤则目张,其行阴之气复[师]散于表,则汗止也。”
小孩子睡觉爱流汗,其实是以阳虚[证]为主的
《景岳全书》说,“不得谓自汗必[文]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盗汗[章]亦多阳虚也。”意思是,我们通常[来]是认为自汗属于阳虚体质,而盗汗[自]是阴虚体质,但实际上也有阳虚的[国]盗汗。
根据一些中医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家]小孩子盗汗,其实是阳虚体质为主[认]的,大概占到了一半左右。为什么[可]会这样呢?
1.夏天到了,天气炎热,人体的[的]阳气倾向于浮在体表,也比较容易[康]耗散。这时候身体里面相对来说,[复]就处于“空虚”的状态,所以相对[理]来说,这时候阳气也更容易受到伤[疗]害。
2.现在的大人和小孩,都长时间[师]待在空调房里,阴寒之气容易耗散[证]阳气。
3.喜欢给小孩子吃冷饮,对于“[文]空虚”的脾胃来说,就更容易受伤[章]了。
4.目前临床上,动不动就是“杀[来]菌、消炎”,用药更是一派寒凉之[自]品,很容易伤害小孩子稚嫩的阳气[国]。
比如,从孩子出生就可能会使用茵[家]栀黄,小孩子感冒咳嗽可能会用安[认]儿宁、板蓝根、蒲地蓝等药,严重[可]一点的就可能是打吊针,用抗生素[的]……这些药和方式如果经常用,或[康]者过度用,很容易让孩子受到伤害[复]的。
再来看看这个妈妈的描述,孩子从[理]小睡觉都流汗,尤其是夏天。手脚[疗]都不暖和,天气稍微热点,晚上睡[师]觉就满床打滚。面黄肌瘦,舌苔淡[证]白,毛发干枯无光泽,身高体重不[文]达标。可以看出,这个孩子也是偏[章]于阳虚的盗汗。
阴虚盗汗的调理
补肾水,止汗
对于小孩子的阴虚盗汗,我们主要[来]通过补肾水的方式来滋阴,增加身[自]体的津液,保持身体内阴阳的平衡[国]。推荐用小儿推拿的方式来帮助孩[家]子调理。
配穴:
补肾水,频率:180次/分钟,[认]时长:5分钟。
揉二马,频率:220次/分钟,[可]时长:3分钟。
揉肾顶,频率:220次/分钟,[的]时长:2分钟。
补肾水
揉二马
揉二马
补肾水,具有补肾滋阴的功效;揉[康]二马,潜阳,引火归元;揉肾顶,[复]固表止汗。
注:这个儿推方法出自羊爸爸大师[理]课,崔玉功老师的《小儿多汗的辨[疗]证与推拿》,除了盗汗的部分,还[师]有小孩子自汗的调理。
阳虚盗汗的调理
补阳气,止汗
对于小孩子阳虚体质而出现的盗汗[证],一方面我们要保护阳气的损耗,[文]一方面是适当补补阳气。
1.不给脾胃增加负担,少吃肥甘[章]厚腻和生冷寒凉的食物。尤其是晚[来]餐,一是要吃稍微清淡一点,一是[自]吃个七分饱就可以了。避免出现胃[国]不和则卧不安的现象。也可以吃完[家]晚餐以后,带孩子散散步。然后睡[认]前,最好就不给孩子再吃东西了。[可]
2.夏天,要“无厌于日”,所以[的],可以早点起床,带孩子晒晒太阳[康]。比如,晒晒背,背上是诸阳之会[复]的督脉,它会把太阳的阳气吸收进[理]来,藏到五脏六腑里面。晒晒四肢[疗],把寒气从冰冷的四肢赶出去。
3.脾胃的调理还是要作为重点。[师]可以给孩子贴南怀瑾肚脐贴。比如[证],晚上睡前贴,第二天早上起来后[文]取下来,到晚上再贴。不过要注意[章],如果孩子有嗓子痛等上火症状的[来]时候,就不要贴了,可以换成给孩[自]子揉肚子。
4.再推荐一款食疗方,叫麦枣肉[国]桂糯米粥。
食材:
小麦60g,红枣15g,糯米1[家]5g,肉桂粉3g。
做法:
1.取小麦60g,红枣15g,[认]糯米15g,一起入锅。
2.加水用文火熬煮40分钟到1[可]小时左右。
3.提前2分钟放入肉桂粉3g熬[的]煮,或者出锅后撒上肉桂粉即可。[康]
小麦,味甘,微寒,具有养心安神[复]、补脾胃、生津止渴的功效。红枣[理],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养血[疗]安神的功效,能够补充中焦的津液[师]。
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证]作用。《本经逢原》说:“糯米,[文]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章]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来]莫食。”意思是,糯米要做成粥来[自]喝,能够益气补脾肺,如果是做成[国]糕饼,就很难消化,反而会加重脾[家]胃负担。
肉桂,性热,味辛、味甘,振奋心[认]阳,就好像是给身体添柴加火一样[可]。小麦,红枣,糯米,肉桂共用,[的]可以温暖中焦,补充阳气,回津液[康],固表止汗。
有句话叫“春夏养阳”,不如就趁[复]着夏天,调理好孩子的阳虚体质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