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一个关于苓桂术甘汤治疗[文]眩晕的案例想与大家分享。
我父亲今年83岁,他63岁那年[章]第一次出现了头眩晕、呕吐、无法[来]坐立、行走,甚至无法吃东西的症[自]状。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眩晕证。[国]打针、吃药弄了十几天,终于慢慢[家]缓解,能够直立行走并逐步恢复正[认]常。后来又多次发作,眩晕并伴随[可]高血压,医院的治疗几乎都是先注[的]射降压药,之后注射软化血管之类[康]的药物,每天至少注射药物在6小[复]时以上,前前后后十几天才能够慢[理]慢正常。每到换季或气温突变的时[疗]候,都是全家人最提心吊胆的日子[师]。别的不说,每次就医看病打针吃[证]药的过程,都挺让人崩溃的。
前一段时间,我在读《伤寒论》([文]睡前读物,利于入睡)的时候,看[章]到了“苓桂术甘汤”一方,之后在[来]《金匮要略》中又看到“心下有痰[自]饮, 胸胁支满, 目眩, 苓桂术甘汤主之”。后来又看到倪[国]海厦、罗大伦等关于“苓桂术甘汤[家]”应用与介绍,心有所动。
9月2日,父亲再次出现头晕,恶[认]心,出虚汗,倒在床上,睁眼则视[可]物旋转,并偶有心悸的症状。血压[的]正常(常年服降压药),寸脉好象[康]有点沉,舌头水滑苔白腻,大小便[复]正常。于是我立刻到药店按“苓桂[理]术甘汤”方抓了三付,共计4.5[疗]6元。两碗水煮一碗汤(药量很少[师],只有四味))。服用一次后,父[证]亲第二天早上便可以坐起,看东西[文]也不旋转了。服用第二次后能够站[章]起慢慢走路,头晕目眩症状消失。[来]三付药用完,我今天早上醒来,他[自]人已不在房间,外出晨练走路去了[国]。
以前听到覆杯而愈,效如桴鼓之类[家],实话实说,不太相信。这次经历[认],对中医经典,特别是经方在对症[可]的情况下使用,让我对覆杯而愈,[的]效如桴鼓有了深刻的体验。
医案分析:
案子里的药方——苓桂术甘汤,是[康]个很有名的治疗因水湿不化,清阳[复]不升而导致眩晕症的方子。它出自[理]《金匮要略》,是温化寒湿剂。
组方:茯苓20克,桂枝15克,[疗]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师]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证]导下用药)功效为温阳化饮,健脾[文]利水。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章]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来]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为什么阳气不足,就会有水饮呢?[自]因为一个人如果阳虚,就会导致气[国]化不利,身体里的水饮无法变为雾[家]霭一般的水气,散布给脏腑,只能[认]淤积在身体里到处流淌。若停留在[可]胸胁,就会阻滞气机运行。气机不[的]畅,清阳不升,故头目晕眩。水气[康]凌心,心阳受阻,还会引起心悸。[复]饮邪犯肺,肺失宣降,则会出现短[理]气而咳。
文中的老先生,是典型的苓桂术甘[疗]汤证了,所以用了以后,啥也别说[师]了,遛弯儿去了。其实现在很多老[证]年人的眩晕证,都是这个原因。而[文]眩晕时,血压升高也是身体自保的[章]表现,它需要增加压力来给心脏供[来]血,以免出现心悸、心血不足的情[自]况。所以此时看到血压高就用降压[国]药强行加压,对身体的损害不言而[家]喻。
大家都学点儿中医,懂点儿中医知[认]识,不仅仅是省钱省事省时的问题[可],关键是可以避免不正确的治疗,[的]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西医在很多[康]地方很牛,这个我以后会写专题,[复]现代中医确实不能比。但是在水饮[理]、痰湿治疗方面,西医基本是空白[疗]。因为它们检测不出水和痰,也就[师]自然无法治疗因为这些东西而引起[证]的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