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知识科普大全 / 正文

从穴位按摩到饮食,教你如何祛除体内湿气

湿是长夏的主气,在夏秋之交,阳热下降的时候,水汽蒸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形象地说,湿就是我们身体的垃圾,是粘滞的脏东西!体内有垃圾,必然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湿从何来?

湿邪为病,既有外感和内湿之分,外湿多是由于气候潮湿或者涉水淋雨、久居潮湿之地等外在的湿邪侵入人体而致。内湿一般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湿邪重浊,重是指湿邪沉重,有下降的意思。一般感受了湿邪以后,常见的是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

湿气重会出现哪些症状?

1、起床后昏沉、乏力,整日嗜睡;

2、口臭,睡觉流口水,打呼噜;

3、舌苔厚重、黏腻,舌头边缘有齿痕;

4、食欲不振,没胃口,消化不良;

5、虚胖,水肿;

6、手脚冰凉,爱出虚汗;

7、头发、面部易出油,脱发;

8、大便不成形;

9、关节疼痛。

如何祛除体内湿气?

1、找准身体的排湿口

●委中穴

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 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曲池穴

此穴位在胳膊肘窝,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的位置。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其所统筹的湿浊气都汇集在此处。因此,在早上对曲池穴进行按摩便能将湿气转化成阳气,促进其排出体外。虽然说,曲池穴是身体一个不起眼的穴位,但是在祛湿方面却发挥着重要的功效。所以,对于体内有湿气的人,在早上千万别忘了按一按。

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按压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阴陵泉为脾经的合穴,脾胃均属土,互为表里,阴陵泉其性属水,所以,它为“土中水”。我们知道中医认为肾是主水的,所以,刺激阴陵泉有助于调水道,并且是从疏理脾胃来调理水道的,这就是阴陵泉祛湿的原理。

两手拇指按压在两侧阴陵泉上,有酸、麻、的感觉,每次按揉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日2-3次。

●隐白穴

隐白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这个穴位的意思是说脾经内的阳热之气由本穴蒸发外出,但却很难被人所察觉,如隐秘之象,所以称之为隐白穴。这个穴位,能助阳热之气蒸发,起到祛湿的功效。

可以拿一个稍微细一点的、圆钝头的东西来按摩它,比如,用棉签带棉花的那一头来按摩,每次按五分钟。

2、尽量少吃生冷,性寒的食物

发现自己的身体湿气过重,在饮食过程中尽量少吃性质寒凉的食物。大量摄入性质偏寒凉的食物,在寒性刺激下脾胃虚弱明显,运化水湿能力进一步降低,湿气重表现会加重。可见,在饮食过程中冰啤、冰激凌、西瓜、绿豆、螃蟹等寒凉性质的食物不要吃太多。

3、适量运动,少吹空调

吹空调不注意方法是有可能加重体内湿气的,尤其是在出汗以后,人体的毛细孔张开,部分寒气、湿气会通过毛细孔侵入体内。

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的汗液排出,是祛湿的方法之一。适当的运动能够帮助体内湿气的排出,还可以减缓压力,促进身体器官的正常运作。对于湿气重的人来说,可以选跑步、健走、瑜伽、太极等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的运动。

4、红豆薏米汤

同样是湿邪为患,但有寒湿(怕冷、舌苔白腻)、湿热之分,红豆薏米汤主要适用于湿热体质的人群。红豆要选细长的赤小豆,薏米又名薏仁,性寒,直接煮来吃会伤脾,所以应选熟薏米。将薏米倒入炒锅,全程开最小火,慢慢翻炒至表皮金黄色,带有微微焦香味。炒过的薏米寒凉之性降低,增强了其健脾祛湿之力。赤小豆、薏米很难煮烂,最好用热水浸泡1小时后再煮,否则营养很难出来。

湿气是“万恶之邪”,常引起全身不适,内伤五脏六腑,引起脾胃虚弱、肺弱、肾虚;在外则表现为口干口苦、头晕头痛、皮肤油光、湿疹泛滥、全身肌肉关节痛、满脸长痘、肥胖水肿等等。所以祛湿从现在开始还不晚!

相关文章

湘ICP备17004542号-3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
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