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疾病如何避免被误诊?

中医养生知识科普大全时间:2025-04-19阅读:28

不知道大家在看病就医过程中,有[文]没有被误诊过?

? 明明只是痔疮,却被诊断为直肠癌[章]

? 明明是荨麻疹,却说是头藓

来自河北的张先生就遇到了被误诊[来]的情况,一年前张先生查出肺部有[自]阴影,被诊断为肺癌。做了三次化[国]疗后,被紧急叫停,因为他根本就[家]没有得肺癌。

01,把炎症当癌治,哪个环节出[认]了错?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张先生平白无[可]故地做了手术和术后化疗?

一年前,在单位例行体检时,医生[的]发现张先生「右上肺有肿块阴影,[康]大小为6x5x3cm,边界不清[复]」。医生建议张先生进一步检查,[理]于是张先生又拍了普通X线胸片,[疗]做了CT扫描。多位影像学专家对[师]张先生的影像进行了会诊,但诊断[证]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是肺癌,有的[文]认为需要观察。

张先生听到有可能是肺癌,决定不[章]再观察。2024年10月,张先[来]生接受手术,切除了右上肺的肿块[自]。医院的病理切片报告显示:切面[国]呈灰白色,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正常[家]肺结构消失,被肿瘤组织代替。肿[认]瘤组织细胞丰富,呈浸润性生长,[可]细胞异型性明显。

△ 张先生病理报告

根据术后病理切片报告,医院确诊[的]张先生所患的病为:「肺的低分化[康]腺癌」。根据治疗方案,张先生术[复]后开始接受化疗。

做了3次化疗后,张先生偶然得知[理]二次病理诊断服务,于是带上病理[疗]切片,到北京某医院寻求二次诊断[师]意见。医生阅片后发现,张先生所[证]患并非「肺的低分化腺癌」,而是[文]肺炎病变所呈现出来的瘤样肿块,[章]让他立即停止化疗。

02,术前检查,术后病理诊断,[来]为什么还会误诊?

张先生在术前完善了检查,术后切[自]除的肿块也进行了病理诊断,为什[国]么还是出现了“把炎症当癌症治疗[家]”的乌龙?临床上肿瘤误诊的原因[认]比较复杂,综合来说,可能涉及医[可]院设备条件、疾病本身、医生、病[的]人和社会等诸多因素。

一,医院缺乏足够的辅助检查手段[康]

在肿瘤诊断中,除了要用到仪器设[复]备,也需要用到一些先进的技术手[理]段,比如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等。[疗]有的医院医疗水平相对有限,没有[师]引进这些技术,在肿瘤的诊断、鉴[证]别诊断以及肿瘤分型、分期方面能[文]力相对不足。

二,疾病本身诊断难度大

误诊和疾病本身的诊断难度也有密[章]切的关系,越早期的癌症,病症的[来]表现就越不典型,诊断难度较大,[自]容易发生误诊。

三,病理医生诊断经验不足

有些基层医院或年轻医生诊断经验[国]较少,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具[家]有一定诊断能力,但对于一些少见[认]或罕见疾病的诊断能力较弱。

03,误诊的情况多吗?该如何避[可]免误诊?

种种原因导致临床上还没有办法做[的]到杜绝误诊,那么,现实中误诊的[康]情况多吗?该如何避免误诊呢?临[复]床治疗中各类疾病的误诊率不尽相[理]同,有学者通过对《临床误诊误治[疗]》杂志(我国分析误诊病例的专业[师]杂志)的分析发现,误诊率波动在[证]26%~31%之间。

就癌症误诊率来说,某病理科主任[文]曾指出我国癌症的误诊率约在30[章]%。也就是说, 如果一家医院、一个医生诊断你得[来]癌症了,有三分之一的概率是错误[自]的。正因为首诊中误诊的存在,二[国]次诊断变得十分必要。

二次诊断意见,也叫第二医疗意见[家],是在患者已经获得第一次诊断意[认]见的基础上,申请外院/医疗机构[可]/实验室作出客观的分析和第二次[的]诊断,出具诊断报告和治疗建议。[康]

二次诊断的意义在于,它能:

1、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治疗

二次诊断会邀请各科专家对患者首[复]诊结果和所有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理]讨论,能够极大程度避免误诊。

2、帮助患者作出决定

患者在确诊癌症时往往不知所措,[疗]医生诊断准确吗?治还是不治?怎[师]么治?当必须作出治疗决定时,寻[证]求二次诊断可以避免尴尬的医患关[文]系,如果确是误诊,及时止损;如[章]果诊断无误,也能更加信任主治医[来]师,积极配合治疗。

3、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多一个意见,就多一个机会。二次[自]诊断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目前各类肿[国]瘤的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