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端正态度,医患配合 无论是医生、家人施灸,还是自己施灸,都要端正态度,认真操作,不可三心二意。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并通过掌握医理消除顾虑和恐惧,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施灸技术,保持体位、穴位正确。
点击电话咨询申申老师吧~~
2. 有序施灸,灵活掌握 艾灸利用的是温热刺激,所以在实施中应遵循刺激程度由小到大的原则。《千金要方》指出:“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说:“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 所以在操作中,宜先灸上部穴位,后灸下部穴位;先灸头部穴位,后灸四肢穴位;先灸背部穴位,后灸腹部穴位;先灸阳经穴位,后灸阴经穴位。就壮数而言,宜先灸少,后灸多;就艾柱大小而言,宜先灸小,后灸大,每壮递增;就施灸时间而言,宜先灸短,后灸长。 但以上只是一般原则,对于经络未通、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先灸下部穴位,再灸上部。
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156166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