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灸的禁忌 1.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 位亦不适宜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 2.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 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及时处理。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点击电话咨询申申老师吧~~~
灸后的处理 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 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瘢痕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1个月内慎 做重体力劳动,疮面局部勿用手搔,以保护痂皮,并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腧与“输’, 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 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故《灵枢·小针解》曰:“节之交,三百 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灵枢·九针十二原》对腧穴的论述也指出:“节之交, 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因此,古代文献中对腧穴有“砭灸 处”、“节”、“会”、“骨孔”、“气穴”、“孔穴”等不同称谓,俗称“穴位”。“腧”,从肉旁, 作为腧穴的专用字而取代“输”字。 腧穴既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门户,又通过经脉通道与脏腑之气相通。所以脏腑经 络气血功能的病理变化常可在体表相应的腧穴引起各种反应;反之,在腧穴施行的针灸刺 激,也可通过经络通道内达脏腑、直趋病所发挥其补泻或调整作用而产生治疗效果。因此, 必须熟练掌握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等基本知识,才能在临床上正确运用针灸治疗疾病而 收到较好的效果。155941543